最大的問題,恰恰是在有效監管之外。
9月1日,史上最嚴格《廣告法》來臨,卻依然在很多行業內存在大量的虛假宣傳和不實信息。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源于監管困難或難以自律。比如化妝品等重要行業內,法制意識淡薄,甚至初始目的就是坑蒙拐騙的商業詐騙。在這種法律不可能顧及一切角落的地方,虛假宣傳和偽劣產品,幾乎就是劃上了等號。
比如曾經喧囂一時的“微商面膜”,號稱高新科技、先進技術,最終卻被曝光:不僅采取了類似傳銷的上下線銷售模式,更是屬于低劣三無產品,違法添加過量激素,造成了眾多消費者面部肌膚的永久性傷害。
虛假的化妝品宣傳
化妝品行業,品牌多而雜亂、監管難度偏大、市場進出隱蔽迅速,從而一直處于質量監控風險的高發區,行業的負面消息一直就沒有斷過。
從多年之前某知名一線護膚品牌檢出禁用物質鉻和釹,到洗發水查出含有潛在致癌物質二惡烷,品牌化妝品的原料安全問題一直都備受全社會關注。
“別的國家注重監管原料,中國卻注重監管生產。”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監管處處長謝志潔,早在去年的化妝品國際交流論壇上就明確指出,中國化妝品監管重心過于靠近前端,應該建立科學的市場準入和風險管控原則。
來自特種化工行業巨頭德國贏創工業集團的研發專家也指出,真正嚴謹、科學的化妝品原料的研發和生產,包括對化學和天然物質的研究和提取,都需要進行基于安全性的研究。對宣稱的任何功效,都是進行成分分析、藥理分析、并且完成體功效測試和配方研制等流程,謹慎、嚴謹而科學。
然而,由于化妝品的超額利潤誘惑,市場內一直充斥假冒偽劣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對消費者傷害最大的,其實是非正規渠道采購、生產,并且完全不受監管的非法產品。
針對化妝品市場的過度營銷問題,政府相關部門一直在加強監管力度。7月2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目的明確指向化妝品市場所存在的亂象,堅決禁止各種夸大和欺騙性質的化妝品功效宣傳。
根據送審稿,化妝品生產者需對化妝品功效宣稱負責,化妝品的功效宣稱應當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依據可以是相關文獻資料或者研究數據。化妝品生產者應當將有關文獻資料、研究數據或者功效驗證材料,在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的網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此外,送審稿還規定,發布虛假化妝品廣告的,可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暫停銷售,并向社會公布。仍然銷售該化妝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銷售的化妝品,并處以罰款。
備受質疑的“零添加”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純天然”、“零添加”化妝產品,針對消費者對于化工產品的天生警惕,大打反向品牌優勢,一時間,也獲得諸多追捧。
在全民追求安全、自然和回歸原本的心理趨勢下,這類化妝品牌代表了一部分技術發展方向。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零添加”概念的迅速走紅,這一“農本、天然”概念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這類純天然、零添加的化妝產品,并不一定都經過嚴格的材料分析,其原料成分的醫學成分和醫理效果并未經過嚴格的檢驗和鑒定。化妝品中的某些天然成分,本來就屬于添加物的范疇,而且某些天然成分也可能存在先天性的藥理損害性。
此外,真正全天然、零添加的化妝品,不一定就符合嚴格的質量監管標準。化妝品要實現絕對的零添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這其中面臨著嚴峻的技術考驗和成本壓力,要做到真正的零添加,整個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重要的是,真正百分之百純自然、零添加的化妝品,似乎存在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無法制造出符合標準的合格產品。比如缺乏了乳化劑,就無法實現油、水之間均勻分散的乳化作用。而缺乏了必要的抗氧劑,化妝品就會迅速變質或失去效用。
對此,市場上一些化妝品牌是采取了“部分忽略”的宣傳策略,將一些必須含有的化妝品原料避而不談,從而實現虛偽的“零添加”概念。而一些三無產品或非正規廠家產品,則完全放棄了對產品質量的控制,對成分更是胡亂吹噓。對這些聲稱不含任何非天然成分的產品,恰恰應該保持最大的警惕。
“月兔搗藥”的方法不可取
提及純天然和零添加,人們最先浮現的畫面,可能是月兔搗藥,或植物提取。這種根植于人類漫長農業社會歷史的基因記憶,實際上也是不完全科學的。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學美容抗衰老分會理事、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皮膚激光整形科主任劉永生就曾明確指出,純植物化妝產品也需謹慎使用,防止不良反應。比如“全天然”的植物精油,也是提煉而來的揮發性芳香物質,主要為萜烯類、醛類、酯類、醇類等成分。
國際先進的化妝產品研發,并沒有追求百分之百的“純天然”和“零添加”,而是在嚴格確保質量合格的基礎上,以嚴謹的態度,探尋天然提取物的來源實現相同功效。比如從天然植物油脂中提取脂肪酸,再從天然植物油中提取甘油,進而濃縮得到聚甘油等乳化產品,作為化妝產品必須的乳化劑。或者從阿江欖仁樹、檀香籽、姜黃根等多種有效植物中提取有效活性成分,并挖掘其重要的醫學效用。
而天然來源的物質復雜性,恰恰對此類天然原料的生產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多年工藝研究和過程控制水平的特種化學品生產商,才能確保生產出優質的自然類化妝產品。目前廣泛用于洗發劑的椰油酰胺丙基甜菜堿,就是從天然椰油中提取并研發出來的甜菜堿產品,這是一種高濃縮型表面活性劑,溫和且純度高,提供很好的快速發泡特性,不含防腐劑,卻不會變質。利用甘油脂肪酸酯產品生產出的乳化劑,依然是被客戶所認可的高性能、近乎天然的乳化劑。而以有機改性硅氧烷為基礎的乳化劑、化妝品蠟和頭發調理劑,也都實現了工業水平上的最高質量標準。
而最令人注目的是,西方領先化工企業,不僅走在天然提取物研發的前列,甚至開始了活性物領域的探索。
比如贏創的神經酰胺系列產品,早已通過專利的生物發酵技術,得到連立體化學結構都跟人類皮膚、頭發一致的神經酰胺產品。而神經酰胺作為天然存在于人體皮膚之類的一種脂類,在表皮角質層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皮膚屏障修復維護以及保濕功效。